12月9日,中国家族财富管理论坛在北京举行。民生财富与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及北京东方国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论坛上联合发布了《2017中国高净值人群数据分析报告》。
民生财富董事长苏刚先生指出,“随着中国高净值人群投资多元化的趋势愈加明显,他们对金融服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份报告能够有助于对高净值人群的深层了解,能够有助于民生财富及同业提高服务质量,能够有助于促进整个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如今,中国财富管理行业正在迎来黄金发展的时期,如何为中国高净值人群提供家族财富管理的优质服务,如何帮助他们建立基业长青的百年家业,进而成为中国精英阶层长期可信赖的财富管理机构,将诚信、专业和创新的服务带给每一位客户及其家庭,是民生财富与同业们需要共同探寻和努力的方向。”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殷剑峰先生解读了《2017中国高净值人群数据分析报告》的调研背景、方式以及内容,全面解读了我国拥有可投资资产600万元以上人群(即高净值人群)整体特征、资产配置偏好以及当下生活状态和在出行、消费等方面的兴趣偏好。他表示,“2017年我国高净值人群已达197万人,其中36-55岁的中年人占七成,可投资资产规模约65万亿,三成高净值人群汇聚广东、上海、北京。财富增值是主要的资产配置目的,除商业银行外,信托公司是高净值客户服务的首选机构。EMBA成为自我提升重要方式。”
德勤雇主人力资源全球服务组及私人客户服务组北方区主管合伙人王欢女士,以《CRS对中国高净值人群的影响及相关考量》为主题进行了讲解。她首先讲解了2017年7月1日中国大陆开始实施的共同申报准则(CRS)出台的背景、申报流程以及机制。针对税收居民身份、海外资产存在形式、海外资产所在地等关注点以及CRS对常见离岸资产持有形式,包括海外保险、离岸公司、离岸家族信托的影响等进行了讲解。最后,她针对高净值人群关心的合规及风险评估与规划给予了建议。
上海勤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宋姣琳女士发表了《家族财富管理中的主要法律问题》的演讲。她指出“家族财富管理是基业长青和财富永续的金钥匙,涉及的主要法律门类丰富多样,并非界限明确的部门法。”她结合案例对家族财富管理中涉及到的各项法律问题,包括遗嘱、婚姻协议、家族信托等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解。最后,她还分享了几例海外家族信托经典实践案例。
圆桌对话环节由《商业周刊/中文版》出版人李剑先生主持。民生财富总裁马骅先生表示,“此次发布有别于以往相关高净值人群报告,通过大数据可以了解到许多特色信息,比如高净值客户上网时间及关注媒体、工作和生活习惯等,方便我们给予更好的增值服务。民生财富一直秉承中国泛海‘得益于社会、奉献于社会’的经营理念,以‘高素质、高绩效、高道德’的用人标准,三年多来成为整个行业成长最迅速、具有良好品牌影响力的一家财富管理公司。
在本次家族财富管理论坛上,马骅指出财富传承,不仅仅是金钱,更是产业、文化、能力的传承。针对目前客户在资产识别方面存在的两个误区——收益越高越好和投资不够灵活,他表示要依靠专业和品牌去识别风险。
过去十年,高净值人群主要从银行理财、信托和房产方面进行投资。未来,资产配置由固定收益类向权益类、由单一产品向组合产品、国内向国外转变。马骅表示,民生财富要做全面资产配置,做好投融资服务,特别是加大股权投资、加强母基金的战略管理;加强海外布局;加快家族办公室和离岸家族信托的规划,从而让客户享受最好的产品。
中国美国商会会长Alan Beebe先生,分享了自己师从沃伦·巴菲特,学习投资和家族财富方面管理方面的知识。他表示,“无法预测未来,但能做好准备。学习巴菲特在不确定、动乱中做出选择----当别人贪婪时,我害怕;当别人害怕时,我贪婪。”最后Beebe表示,“大数据的确帮助我们在预测未来有支持性作用,但不能主宰我们人类。科技一直有着巨大的影响,技术变革替代了很多工作机会,但也能提供新的工作机会。”
东方国信大数据运营事业部总经理王喜涛先生表示,此次研究通过对众多数据的跨界融合,实现了对海量非结构化数据与半结构化数据的应用,构建了全量用户的洞察能力,实现全方位的用户画像体系,深度、客观地洞察用户的需求、偏好等核心特征。他表示,“大数据不仅仅可以聚焦研究人群,而且可以深度分析特定人群的兴趣及特征。技术可以取代人在投资中的情绪等因素,把数据作为服务的手段,基于此,财富管理公司可以为高净值人群提供更加好的服务。”